自從1945年10月成立以來,聯合國扮演許多議題的倡導角色:不僅推動政府與民間的力量整合,也制定個別議題的紀念日,以喚起並提醒大眾對於世界的責任意識。如訂於12月10的國際人權日,目的在於宣揚並執行《世界人權宣言》等揭示各項人權精神的公約。
其他還有如9月21日的國際和平日、8月12日的國際青年日…等等,隨著世界人民對於更美好未來的嚮往與渴望,聯合國繼續投身於議題的建立與提倡,追求整體人類福祉的昇華。
而在這樣史無前例的浩大文明建設工程中,語言與文字扮演了關鍵的角色:透過不懈的溝通交流,個人的思想得以突破身體的桎梏,讓想法能被提取和統整;而團體間也因而能進行分工合作,協力完成更偉大的創舉。作為國際化的基石,翻譯行業逐漸獲得了重視,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可與尊重。著眼於翻譯對於世界發展的巨大功勞,在2017年聯合國大會上正式制定9月30日為國際翻譯日(編號A/RES/71/288),以表彰翻譯者們的傑出貢獻。
促成美事的團體以設立於法國巴黎的FIT(法語: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Traducteurs ,國際翻譯工作者聯合會)為首,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 UNESCO)等機構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關係。每年FIT都會提出當年對翻譯工作的宗旨與期望,探討翻譯與各方領域的聯繫,從人權到文化無所不至。今年的口號是Translation: promot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changing times,探討在當今國際化如洪水般衝擊各國傳統下,翻譯如何保存文化資產的努力。
在FIT和其他組織聯合推動下,以古代西方著名的聖經學者耶柔米(Jerome)的瞻禮日作為紀念,感謝其將聖經翻譯成拉丁文的卓越貢獻。
而翻譯與台灣的關係也不若我們想像的遙遠:早從16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殖民台灣後,荷蘭傳教士就以拉丁文拼寫西拉雅族新港社(今台南新市區)的語言,將《馬太福音》等聖經、字典與文書等翻譯給當地住民閱覽。
對於蜂擁而言,翻譯就是說人話的精神,而並不限於語言的轉換:即使是用同種語言講述事件與知識,同樣是做到翻譯的廣泛定義。像當今的法律白話文運動就是代表,以同樣的語言但用更容易讓讀者理解的方式來呈現,也是翻譯的精神所在。
在當今AI技術對各領域行業產生巨大衝擊下,不若老牌企業多方抗拒,我們更加勇於擁抱先進科技:因為我們知道,任何技術源於人的需求,以人為本。蜂擁所要帶給客戶的,就是更加精確且更易理解的文字。
然而再先進的軟體,少了人總是差了些溫度:蜂擁依然保有真人譯者細心翻譯與校稿,不僅確保每份翻譯的精準與溫馨,也是好翻譯與優秀翻譯的分水嶺。
在2018年的國際翻譯日,蜂擁韓文翻譯社期許自己能為每位客戶傳遞更多溫暖的心意,並為台灣與韓國之間的互知互信繼續盡心盡力。